2010年11月3日 星期三

[專題]沒有定位,何來地位(1)

  前天去聽了一堂直銷的課程,直銷的課程我聽過很多,這個團隊的課程觀念算正確,經營者雖然上了皇冠大使,卻還是北中南的來回講課。不過直銷不是本篇我要講的重點,因為整堂課雖然講著獎金制度,但我的思考方向卻在「這個人為什麼可以站在講台上,這個人現在為什麼還要站在講台上」,和「多層次傳銷與經濟結構」的問題,當然後者也不討論。

  演講,是秀出個人風格和魅力最快速直接的方式。
  舌戰這本書開宗明義就講了這兩句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重點是,如何「鳴」,才能讓別人看見自己。

  演講者在台上演說,也是需要一個主題的,這個主題,就是演講者本身的定位。
  直銷的講者在台上講著,他用他豐渥的收入告訴你他是一個成功的直銷商,他用他長期穩定的演講告訴你他的腳步不會停,他的定位是「這家公司」的好;嚴長壽到各個大學演講,要傳達給青年學子「人生的價值」;林清玄以佛家思想開導性靈。

  且不論以上的人成敗如何,但是正確的定位代表著地位成就的可能。
  就連總統大選,大家也總以「台北市長」作為其有無問鼎實力的標竿。

  我從三年多前在圖書館翻到「打響自己就一招」這本書,讓我開始對「個人品牌」這件事情作思考,現在已經不是威權時代,沒有所謂絕對的權力。要權力等身,就要有相應的實力,而這個相應的實力,就是所謂的個人品牌--你用什麼讓別人信服,你的權力就在哪裡,地位就在哪裡。

  這個讓別人信服的點,就是你的定位。你的定位越明確,越強大,你的地位就會有相對的回應。

  試著想想如果問起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對方可能說出什麼?
  「你很善良」、「你是好人」、「你很帥」、「你很漂亮」、「見人」........
  這些話套在路人甲乙丙丁身上,隨便說說大家都可能符合。

  如果是「他是很會跑步的一個人」,那麼這個詞彙就稍微明確一點,「跑步」。
  「他是擅長跑馬拉松的人」,他不但「跑步」,而且跑「馬拉松」。
  「他還挑戰超級馬拉松」,他不但「跑步」,而且跑「馬拉松」,而且還能跑「超級馬拉松」,那麼他就是馬拉松界的好手無誤了。
  「他還曾經跑贏俄羅斯怪獸扎巴洛夫,得到超馬冠軍」,那麼他在馬拉松界的定位肯定無法動搖,他就是--林義傑。

  這一切都來自一個詞彙:「跑步」。而在這個詞彙上的累積,成就了他的地位。

  我們不可能聽到一個很有聲望的人,別人對他的評價是「十項全能」、「三頭六臂」,或者是「有求必應」,拜託,又不是媽祖婆。你也絕對不可能聽別人說某個人超厲害,但卻無法形容他厲害在哪,所以「定位」絕對是讓別人記住自己的一個關鍵。

  一個人可能作資源回收作了十幾年被鄰里傳頌,但絕對不可能因為只因為一個人很聰明被別人記住一輩子。「資源回收」是一個定位,「聰明」是一個形容詞,但可不是定位。

  篇幅有限,下一篇再就個人觀察繼續說定位的方法跟可能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