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犯X獻身打著神探伽利略的名頭來演,但是感覺和日劇的神探伽利略風格差異很大,不過我覺得這部片子拍得真的很好。
除了結構完整之外,在人性的描寫上面,我覺得也很深刻,人物的設定上,也都符合現況的標準。
就這部戲的獨特性來講,我覺得在於一開始讓觀眾以為犯人是確定的,到最後卻不是發現犯人是別人,而是發現變成了兩宗兇殺案;另外一個部分是,數學家、物理學家和一般人對愛的定義的差異,也就是為什麼會出現那麼詭譎的頂罪事件和湯川最後的內心掙扎,那都不是透過一般想法能理解的,而是必須一層疊過一層的考驗。
在電影版上有些人說看過小說之後就會覺得電影版拍得不好,但我覺得小說和電影本來呈現手法就不一樣,而且電影的拍法我覺得已經算非常細膩了,尤其是在人物設定上下了非常多苦工。
湯川第一次去找石神的時候(應該說是試探),夜間石神在解題,不經意地把鉛筆按入自動削鉛筆機發出聲響,石神馬上回頭看看有沒有把湯川吵醒。看湯川沒有蓋被子,也小心翼翼地替他蓋上。從這個地方可以呼應湯川和內海說的,如果有選擇的話,石神絕對選擇不會殺人這種策略,所以石神絕對不是知情參與。
其實石神的個性是非常內閉而幽微的,雖然整天沈迷在數學中,但是這種理性之外卻有異乎常人的敏感和善良。也正是因為這種個性,讓他在沒有辦法繼續研究而只能在高中教書的情況下,越來越壓抑(雖然他和湯川說,對一個數學家而言,不管在哪裡都可以作研究,但實際上有沒有地位對於他亦是非常重要的,類似懷才不遇吧,尤其是和湯川的重逢讓他更有這種感覺),所以劇末演出從前他想自殺的場景,也顯示出石神在很長的時間裡是過著自卑+自我催眠在過日子的。
石神在劇中也充分的把自己的邏輯觀念帶入他幽微的情感中,所以他除了算數學之外,他有能力去推敲警方的辦案方向,所以諸如毀屍的方式、電影票、跟蹤狂...都可以顯示出他對人的行為有相當程度的瞭解,但他始料未及的是湯川的出現,硬生生的把他部好的局給剝開。也就出現了湯川的懷疑:一切都合理的狀態反而顯得不合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