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拜四是一個巧遇的一天。
早上出門上班遇到之前輕微中風,半年沒見的師傅。
工作的時候接近三年沒聯絡的H2O打電話給我。
傍晚的時候敏訓打電話給我,問我要不要去聽東海培剛演講。
敏訓跟培剛都是2003年第三屆天津團的團員,那時候我是團裡面最小的,大家都大我一屆以上。之後我雖然沒參加大陸團,不過從朋友口耳相傳得出來的結論,,陳茂榜文教基金會辦的兩岸交流活動,在素質上是非常高的。而我們也在那一次的活動中建立了不解之緣。
培剛是我們那一屆的總召,當初在營隊的時候就是很有朝氣也很有熱情的人,後來經過幾次聚會,包括殺回台中夜唱、也去過北科大看他打球。
從2005年左右我把重心放回補習班後,和天津團的朋友們也漸漸淡了聯絡,回台中後有幾次聚會,不過我人在職訓局,後來則是進入了現在的職場和念假日班,所以這次敏訓打來我想既然有點時間(雖然時間很趕,六點左右從潭子下班七點要到東海),一定要見見老朋友的。
趕在18:52分到東海,平時的慢跑發揮效用,讓我一路跑到人文大樓。
培剛的主題是愛與分享,在他的理想是跑遍147個大專學院演講,不過他沒講到完成幾個了。雖然整場演講聽下來,我覺得還需要改進的地方不少,但是我很佩服他這樣的勇氣和堅持,因為技術可以進步,但是信仰卻是容易動搖的。但是從我耳聞他在嘗試這一塊已經相當長的時間,而據他說已經將近三年了,接洽演講的過程、上台的勇氣、沒有固定收入,這些都是嘗試之下要承擔的風險,而他選擇承擔風險,自己掌握人生,這就是非常不容易的。
那一年在天津團的幾個團員我覺得有一些蠻相似的特質,就是改革與熱情,我記得那一年從天津團回來的時候,我跟自己說過:「你不會一直是年紀最小的那個人。」意思是,總有一天我在人群中不會是個孩子,我要學會一個人去承擔壓力,因為當時不管是培剛、敏訓、胖胖、好馬等等的,都是在社團有舉足輕重地位的人,更不用說天津那邊萬中選一的接待了。
只是後來的生活,好像不管到哪我都還是個孩子,都始終是團體裡年紀很小的人,曾經(尤其是台北那段日子)我覺得好像就是這樣了,永遠翻不了身了,我甚至懷疑自己容易變動的習性到底是對和不對,不斷地換著工作、不斷地在不同的領域裡面掙扎,但有一點是我還可以說的上的,就是要唱歌,我會去比賽;要環島,說了我就會出門;不想念了,就不念了。但我會盡量把事情做好。
演講結束時培剛先走,在東海夜市和敏訓聊了一下,update大家的情況時,突然發現,六年了,從南京機場登機,哭的西哩嘩啦的那一幕,已經是六年前的事了。
六年前都還沒滿二十歲,我記得那時候的想法是:「如果二十歲前沒有辦法成為一個小有名氣詩人,那麼就放棄轉中文和寫詩。」現在可以說我的理想已經破滅了,寫詩變成一種偶然。
現在也是很多年後的多年前,我還在練習把眼前的目標抓的更緊。
希望我能和培剛一樣,讓夢想一步一步實現。
1 則留言:
見到你真的很開心...希望你能慢慢往夢想前進...有空也多來逛逛我BLOG..那天的照片也放文章中了!!加油喔!!
培剛
http://blog.xuite.net/erickhera.tw/nomore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