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5日 星期日

[日記]溯源

  今天上中國建築史,講到作要找一處古蹟來作報告,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我就想到積善樓。

  積善樓算是北屯區二分埔的賴家古厝,本為賴長榮公的宅邸,1999年由其曾孫賴明聰將其無償捐贈給市府,現為市定三級古蹟。
  我是很想以積善樓為報告主題,不過一開始也擔心它的內容會不會太單薄,因為他不像台中火車站、寶覺寺或者是孔廟算是大型古蹟。晚上回家找了一些資料,發現它有許多地方值得研究的。記載積善樓是重金聘請唐山名家渡台來建造的,結構堅固,裝飾華麗,意涵完整,所以等我把文化局的修繕報告看完之後再看看宜玲或直育有沒有興趣吧!

  另外翻了很久沒看的祖譜(上次看的時候應該是高中了吧!),除了重拾小時候的印象之外,很多以前沒注意到或以前閱讀能力不到的部分都仔細地看了一下。據言賴氏祖譜在中國各姓祖譜中保存算是相當完整的,上考可至周朝,賴姓始祖為文王姬昌的第十九子,其封地為賴國,其地居民便以地為姓(以前各姓多是這樣的),是為賴家的先祖。賴家祖譜經過五代十國的戰亂,依然保存完整,公譜私譜俱完,可知後代子孫對於崇祖觀念之盛。

  前人努力保存的這些資料,我覺得意義重大,知道自己從何而來,也就會讓自己比較清楚身在何處,我想這是我身為賴姓子孫很幸運的地方吧!雖然有時候覺得大家族是種包袱,但自己也從其繼承了一些光榮不是?只是一個家族的興與衰,變化實在太快,有時候也不得不令人感慨。在祖父輩我們家還算是北屯區第二大富,卻在祖父的經商失敗下,家境已經大不如前,我是不會怨嘆沒法過很好的生活,因為自己的榮華應該自己爭取,但卻也會不時想著我是望族之後,自己有什麼責任,自己有沒有能力恢復以前的光榮。

  祖父的經商失敗讓家風變的非常保守,甚至小時候我也想就此不言商,所以我始終鍾情於文學、歷史,也曾想過就當老師、當學者。只是造化弄人,不想念商,偏偏就填到財政系,偏偏也就怎麼轉考都考不到中文系,最後說服自己往業務的方向走,往商的方向走,而這兩年我也發現,我身上留著的就是從商的血阿,就算我再怎麼愛看書,文字只是我發洩的管道,而不是我想當成人生的志願。如果我想實現我自小培養出的理想,還是得走上從商的道路。

  返回原題,之前環島的時候去看了一些廟宇,在南鯤鯓的五府王爺廟的時候看見正在古蹟維護,那時候心裡就對這塊很有興趣。我也希望藉由這次報告的機會,好好認識一下這些古建築,未來希望有機會參與這些文化保存或改造的任務,就從認識自己的祖厝開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