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5日 星期日

[日記]教育上的思考(2)

  (承上篇)

  再來是個人適性與發展的部分。我非常主張建教合作,在高中職一年級的時候就應該鼓勵學生多加入社團,並依照他們的興趣安排一些工廠、劇場、藝術中心參觀的事宜,等到高二寒暑假可以更進一步的採取建教合作,讓學生去體驗一下各個行業最低位階的工作內容,而有志於工作的,畢業後就直接就業;有志於管理的,則是在多少瞭解一個行業之後,再針對他有興趣的方向去準備大學要修習的部分。
  要讓學子提早瞭解一個產業縱向的工作內容,才不會讓他在大學裡幻想著錢多事少的管理職而與現實拖勾,更不要提他可能連想都不會想,大學畢業了都還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只知道自己念了16年的書。

  再來是高等教育,管理人才在產業裡的比重是極少的,而我們的國家卻訓練出一大堆的高等教育人才(或者說人柴)。有些人聽演講、看基金、積極參與各式各樣能爬升的管道,搞社團,玩四年,全身上下都是頭銜,但是出社會在幹嘛?抱怨+年年換工作,但是他們卻參加了好多菁英計畫呢。
  讓還沒有能力的人幻想權力,就等於你在公司裡埋了一顆地雷;而讓沒有能力的人取得權力,他會直接把公司炸掉。
  所以滿街人都在談管理,滿街都在看商x談投資,投機和泡沫便是可以預期的事。
  沒那個屁股就不要吃那個洩藥。

  所以產學結合是重要的,藉由經驗引導管理也是重要的。
  你要我怎麼想像看了幾本館裡大師的書就和你臭屁怎麼領導人才的人,要我怎麼想像拿了技術線圖的書和你大談股市原裡的人,要我怎麼想像看了幾本商x就跟你講基金一定賺的人?而你也不要高興的太早,想說自己內容充實--你跟我可能都是不同領域裡的這種人。

  學金融的人我會想奉勸你們好好思考兩件事:
  (1)如何因應未來數年可能發生的停滯性通貨膨脹?(2)如何停止消費未來並保持現在的繁榮?而問題的根源僅僅是資源的稀少性,大一就學過了。
  然而就算我這樣講,你還是在想著金磚x國的基金。
  股市跌到八千,也差不多可以撿了。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馬上漲都騙人
馬英九還我錢~~~

匿名 提到...

請問~
有考慮出來選教育部長ㄇ~
我~投~你

hokky 提到...

我還是安分一點作我的木工好
作木工 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