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23日 星期日

[旅遊]環島日誌(06/02/05)

  一早起來趕著記錄前幾天的行程,順便寫了幾張明信片,不覺管理員已經在外面催促。整理完行李管理員已經離去,我離開忠義國小,到附近的郵局把明信片投遞出去。
  天濛濛亮,我先到了開山路的延平郡王詞,接著往忠烈祠、五妃廟、大南門、碑林、孔廟幾處市內的古蹟去。這些古蹟的距離都不遠,五點多出發,不到八點我就把這些古蹟都逛完了,不過不免有走馬看花之感。
  之後離開台南,走台17線經茄萣、永安、彌陀、梓官,我卻在高雄市前誤入台1線,往仁武鄉的方向去。急忙翻了地圖往回走,後來在中華路上又跑過頭,回頭的時候車子在一處紅燈前爆衝到加油站裡,所幸並無人員傷亡。
  到聯合醫院和華蘭跟姿文會合,她們還帶了兩個同學,之後我們一行便往高雄鼎鼎有名的柴山出發。
  一早跑了一堆古蹟,外加一百多公里的路程,爬柴山對我現在的體能狀況稱的上是香豔刺激啊!好在一行人說說笑笑,路上並不特別覺得累。我一直強迫其他四個人聽我說故事,整個人high到一個不行,把前幾天沒講的話一股腦傾洩出來。往上山的路上有許多猴子,相當不怕生,聽說柴山的猴子攻擊性很強,果然拿著早餐塑膠袋的大姊,在下山的路上就被猴子搶了。
  下山的路上我們聊起台灣各地人的腔調和口音,宜蘭腔會把ㄣ音發成ㄧ,高雄腔和台中腔尾音會上揚。而南部的蕃茄,不像中北部人說的叫「卡麻豆」,而是叫「柑仔蜜」喔!接著華蘭為我介紹了柴山的地形,我才知道原來一路走來崎嶇不平的山路,竟然是珊瑚礁呢!
  中午到了大仁路上吃了當地相當有名的米糕和四神湯,姿文一直說這裡的米糕像魯肉飯。接著到股山渡船頭附近吃冰,聽說我一來,從來不歇業的海之冰就關門了,令人不禁黯然神傷。後來我們找了隔壁的冰店吃冰,便宜又大碗,吃完陣陣寒意襲來。
  之後到渡船頭上了渡輪,這裡的渡輪連車都可以帶過去,對我這個外地人來說相當新鮮。人車各十塊,所以我要投二十塊才能過去。在港灣內,高雄的潟湖地形一覽無遺,對面的旗津就像碗蓋,蓋住了裡頭的高雄港。
  下岸後到了旗後砲台。旗後砲台建於1875年,為外籍工程師設計。建築特色具中國風,入口牆上還有磚砌的囍字,砲台題字「威震天南」與「雄鎮北門」,是當時清廷駐軍相當重要的一個防守位置。我在那裡聽導遊說當初甲午戰爭時
,威震天南的「威震」被砲打掉,清軍士氣大挫,不到一日砲台就被攻下來了。
  離開旗後砲台後到旗津漁港買小卷到旁邊的旗津海濱公園吃,這裡的小卷物美價廉,可是魷魚腳就貴了一些。下洋下的沙灘很美,看著看著就覺得有點倦了。
  再次搭上渡輪回到高雄,大姊在船上問了為什麼太陽看起來會比夕陽小?為什麼呢?為什麼呢?然後我們到了西子灣看夕陽,可惜的是夕陽已經落下,遠處往高雄燈塔的過道,上面有許多釣魚的人。和華蘭、大姊走了一段,就被海水的鹹味完全包圍了。我覺得,如果在這裡站個十天半個月,應該是很好的修練。遙望岸上的中山大學,我想起了渣斯多年前在此山中和彌猴奮鬥的日子,忽有一種心有戚戚焉的感覺。
  稍後去看了雄鎮北門,我們本來想說門裡面還有其他東西,沒想到真的只是一個門而已。回途在七賢二路華蘭跟姿文的同學先走,我們則是往六合夜市前進。我本來以為六合夜市應該像武聖夜市一樣規模龐大,沒想到只是一條街,裡頭的東西也沒有想像中好吃。
  飯後到了城市光廊,這裡算是高雄入夜後相當別緻的一個景點。光廊中有一個相當顯眼的mark,是一個大大的「SMILE」我們三人在那邊比手劃腳,照了好幾張相。
  跟著華蘭的車送姿文回家,本來想打個招呼就走,熱情的王爸爸拉了我們坐下喝茶。和王爸爸聊起茶葉,才知道茶葉分為生茶和熟茶,碾茶葉和烘焙的過程都會影響茶葉的品質和價錢。八千塊一斤的烏龍茶茶尾,品嚐一下還是覺得很濃。
  王爸爸感嘆的說,大規模的機械化和灌肥料,讓茶的品質已經大不如前。以前我老覺得所謂的精緻農業不過是騙錢的幌子,精緻,怎麼精緻?植物不就那樣嗎?一路參觀鹽博館和今天的品茶,我才發現我們平常習以為常的許多用品,背後都有很大的學問。一路到這裡來,覺得台灣的土地上有許多可親可愛也有可惡的地方,對台灣的產業也有許多眼見為實的瞭解。
  可能是一路上到今天才有對話的人,累了一天之後心情消沈起來。腦海裡閃起斗六市內的一番話。是阿,旅途,真正有意義嗎?我趕忙想瞭解什麼、證明什麼?一路上的舟車勞頓,為的應該不只是生理上的疲勞而已吧。旅行的意義,忽然化成一只慘澹而模糊的身影。

沒有留言: